首页 - 实时快讯 - 领导致辞 - TSO之声 - 会议简介 - 历史回顾 - 资源分享
会议简介:
会议目的: 1. 提高TSO能力,促进相互交流,研究解决TSO所面临的问题,并加强TSO之间以及TSO与其他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2.  持续开发核安全和核安保监管专业能力、及时有效地响应监管需求、建立巩固专业知识库并提供包括教育、培训在内的相关服务和监管工具。   TSO功能: 为核安全和核安保决策和实践提供科技基础和专业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技术与科学机构在加强核安全和核安保方面面临挑战的国际会议 - 领导致辞 - 开幕致辞
开幕致辞  
第三届核安全技术和科学支持机构大会开幕式致辞
[2014-10-27]

 

第三届核安全技术和科学支持机构大会

开幕式致辞

李干杰

20141027日)

 

 

尊敬的丹尼斯弗罗瑞(D. Flory)副总干事,贝诺伊特德伯克(B. De Boeck)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核安全技术和科学支持机构大会作为提高核安全技术支持机构能力,促进国际核安全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两次。前两次大会分别就技术支持机构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关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第一届大会召开以来,大家对技术支持机构的地位、职责、重要作用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各国技术支持机构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技术支持机构之间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机制并开展了有效的联合研究、经验共享和同行评议。这些成果的取得对加强国际范围内核安全监管,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召开第三届核安全技术和科学支持机构大会是当今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核安全监管的一件盛事。本次大会将在前两次大会的基础上,深刻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进一步增进共识,明确责任,抓住机遇,发挥作用,提高技术支持机构的效能。这次大会顺应核事业发展的潮流,契合核安全监管的主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值此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出席本次大会的各国代表、各位嘉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对支持和关心核安全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核安全科学和技术支持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各位同仁致以诚挚的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

 

技术支持机构的蓬勃发展为全球核安全的持续改进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中国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已经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技术支持机构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

 

一、中国技术支持机构快速发展,为确保核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已建立了一套覆盖全面、层级清晰的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持机构组织体系。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设立了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5个长期技术支持单位。各省以及部分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均建立了相应的辐射环境技术支持单位。

 

目前,中国核安全监管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已达到局机关100人、中央本级1000人、地方10 000人。这支队伍经过30年的核安全审评监督实践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管理经验,形成了教育背景良好、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齐全的人才梯队。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技术支持机构的经费保障,近年来,逐步加大核安全监管资源投入力度,2011年以来,中国技术支持机构项目经费的年增长率达到28%2014年,技术支持机构监管项目经费达到2.1亿元,占整个核安全监管项目经费的74%。即使在近年来缩减政府开支的大背景下,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持机构的经费额度仍在逐年递增。

 

中国正在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加强核安全审评、监督、监测、应急、宣教、国际合作等技术支撑能力。基地计划用地218亩,一期建筑规模9.3万平方米,投资7.5亿元,总建筑规模近20万平方米。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引领性、国际性的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平台。

 

中国技术支持机构已形成了一整套全系列的核安全政策、规划、法律、法规、标准,安全审评、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应急和环境监测、人员资质管理、公共宣传等技术咨询和服务能力。

 

中国技术支持机构为政府的监管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为确保核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法规体系管理方面,技术支持机构研究中国核安全法规体系,提出了五年立法计划建议,研究跟踪国际安全标准进展,并提出了专家意见。在核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深入研究当前历史条件下核安全监管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现代化的落实方案。在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承担了核与辐射应急能力维持和维护任务,为国家的应急响应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派专家参加双边、多边项目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还为巴基斯坦核安全项目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在核安全规划方面,研究核安全监管领域中长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编制核安全规划草案并协助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在公众沟通中,研究信息发布机制,促进公众信息交流,及时做好舆情应对。在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核安全科研顶层设计,推动重点领域技术突破,推广科研成果的应用。在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检查和改进行动中,协助开展核设施安全评价,研究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及核电厂安全改进通用技术要求。

 

通过技术支持机构的高效运作和有力支撑,中国核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核安全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得到保障。

 

二、中国技术支持机构发展取得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技术的基础性作用。

核安全具有技术复杂性,涉及到当今工业社会技术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必须有效组织各个专业协同作业,高效配合;核事故具有突发性,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且进展快速,需要根据专业判断迅即应对;核事故后果具有处理艰难性,事故调查、人员救治以及环境修复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实施和开展;核安全具有社会敏感性,需要专业人员做好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做好权威解读。依托专门的技术支持机构,有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核安全监管,是各国核安全监管工作的普遍实践和有益经验,是政府开展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二是必须坚持技术支持服务的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核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技术支持的独立性是贯彻核安全监管独立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技术支持机构隶属于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承担了主要的核安全审评任务;国家核安全局历来注重考察技术支持单位与被监管单位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审慎安排审评任务,避免审评结论受到利益干扰。

 

三是必须引入技术支持服务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保障技术服务质量,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一方面,我们决心将核心技术支持机构做大做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充分发挥其他技术支持机构的协同补充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对部分法规标准的编制、技术研发、政策研究和审评项目等任务采用市场化招标,择优选能;推行A/B角审评制度,对重要问题,安排两家技术支持机构背靠背开展审评,鼓励竞争,保证质量。

 

四是必须坚持技术支持服务与国际接轨。

 

核安全无国界,技术交流也不应存在壁垒。中国核安全技术支持机构注重全面研究、借鉴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完善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及法规标准体系;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信息交流、技术研讨和合作研究,共享先进的核安全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定期接受同行评议,改进技术支持体系;“请进来,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培养锻炼队伍。

 

当前,核事业面临新一轮快速发展,公众对安全的诉求日益强烈,技术支持机构将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我建议:各国技术支持机构一要完善校核计算和试验验证能力,打造核安全评价和审查中心;二要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力度,构筑核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心;三要提升核安全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收集和交流中心;四要健全核安全人才培育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和贮备摇篮。

 

女士们、先生们:

 

此次盛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国核安全监管机构成立30周年。30年的精心浇筑,筑起了核安全的坚强屏障,30年的不懈探索,开辟了核安全的辉煌历程。中国核安全监管事业的30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84年到1998年为“起步探索”阶段。8472日,国家核安全局正式成立。在国家科委的管理下,上海、广东、成都和北方核安全监督站相继设立,北京核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核二院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机械院核设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支持单位陆续建成。立法先行,出台了《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开始建立与国际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法规标准体系。依法行政,建立和实施了核安全许可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基本监管制度

 

1998年到2008年为“整合提高”阶段,983月,国家核安全局整体并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这是核安全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监管组织体系更趋健全,设立了六个地区监督站,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核安全监督总体格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技术支持机构陆续增编或升格,技术力量显著增强,还形成了包括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十多所科研院所及高校在内的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队伍。

 

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并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2011年,国家核安全局业务职能部门从一个司扩充为三个司,核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现重大进展,职能更为优化、队伍继续壮大,法规体系更趋完善,监管能力与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核安全监管30年,从无到有、创新发展、励精图治、与时俱进,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文化、一套制度、一支队伍和一组能力。“一种文化”是指“纵深防御、持续改进,创新高效、公正有序,严慎细实、追求卓越”的核安全文化。“一套制度”是指核安全法规体系与制度体系。“一支队伍”是指局机关、派出机构和技术支持单位三位一体的核安全监管组织体系。“一组能力”包括审评许可、监督执法、辐射监测、事故应急、经验反馈、技术研发、公众沟通和国际合作等能力。

 

二是在审评许可方面,国家核安全局对20台运行核电机组、28台在建核电机组、19座研究堆和临界装置、20座核燃料循环设施等民用核设施实施了核安全许可证管理;对11万多枚在用放射源,12万多台套射线装置实施了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

 

三是在监督执法方面,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各类核设施实施24小时监督,将其所有安全重要活动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对放射源实现了全寿期监管。国家核安全局对违反核安全法规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惩不贷,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在监测应急方面,建立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及时发布监测数据,完善了国家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习。

 

通过努力,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全国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万枚每年6.2起降至当前每万枚每年1起左右。

 

核安全监管30年,凝聚共识、坚定信念、不懈求索、传承有序,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遵从核安全监管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培育系统性的安全文化,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纵深防御要求。二是坚持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理念,坚持把核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核安全作为最大的经济效益,坚持把核安全作为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三是坚持依法监管的基本原则,坚持执法从严,保证核安全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四是注重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审评、监督、监测、事故应急、经验反馈、技术研发、公众沟通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核安全监管30年波澜壮阔、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夯实基石,强化支撑,致力核安全监管体系与监管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完善法规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增强技术能力,丰富精神文化,为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是实现核安全监管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一是理论创新,以文化为背景,以管理为指引,以技术为基础,形成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监管理论体系。二是体制创新,坚持独立性的原则,整合监管职能,建设相对完整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形成与中国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核安全监管体制。三是机制创新,完善技术审评、监督执法、监测应急、技术研发、法规管理和公众沟通等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四是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核安全科技研发投入,集中开展重点课题攻关,推动全行业科技进步。

 

中国的传统建筑往往采用四根大梁,八根支柱的架构形式,现代建筑学强调基础和支撑的力学搭配,核安全监管系统就像一座大厦,也要强调坚实的基础保障它屹立不倒,牢固的支撑保持它坚不可摧。我们的核安全监管大厦也有四块基石、八项支撑,或者称其也有四根大梁,八根支柱。

 

法规制度、机构队伍、技术能力、精神文化就是核安全监管大厦的四块基石。

 

面向未来,我们一要夯实法规制度基石。抓紧制定《核安全法》,完善以《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为统领的核领域法律顶层设计。二要夯实机构队伍基石。推动建立隶属于环境保护部的、机构完整的国家核安全局。三要夯实技术能力基石。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项目,形成独立分析和试验验证、信息共享、交流培训三大平台。四要夯实精神文化基石。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普及核安全文化,强化大局意识、风险意识、进取意识、规矩意识。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核安全与核安全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为贯彻落实中国核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促进国家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保障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总结中国30年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和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拟于近期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阐明对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立场,阐述良好核安全文化的8项特性,为营造全行业良好核安全文化氛围提出倡议,号召全社会共同提高核安全水平。这是中国核安全监管领域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核安全监管大厦还有八项支撑,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

 

一是审评许可支撑。要按照国家要求大力推进行政许可改革,落实简政放权;建立适用于中国核安全监管的审评方法体系,提高审评能力。

 

二是监督执法支撑。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核安全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优化监督检查方法,提升监督检查技术水平。

 

三是辐射监测支撑。完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设施监督性监测及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辐射监测网络布点,优化国控点、省控点网络布局。

 

四是事故应急支撑。建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核事故应急响应专业队伍,建成专家评价系统,开展应急演习,强化地方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应急水平。

 

五是经验反馈支撑。健全文件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经验反馈专家库,完善国家核安全局经验反馈体系。

 

六是技术研发支撑。推进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培育科研队伍,保障持续性投入,提高相关成果应用程度。

 

七是公众沟通支撑。着力推进核安全公众沟通规范化、机制化建设,制定核设施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完善核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应对体系。

 

八是国际合作支撑。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密切跟踪国际核安全发展趋势,汲取国外先进的核安全管理和监督经验,促进中国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国际核安全合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国际核安全合作的广阔平台,推动了国际核安全水平的持续提高,也为中国核安全监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中国与IAEA的合作仍将继续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流将更为深入广泛。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开展信息交流与沟通,做好经验共享与反馈,实施应急响应与援助,分享核安全技术与经验,为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大会的举办为各国技术人员分享成功经验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相信通过本周的深入交流沟通,各位参会代表对技术支持机构的地位、职责、重要作用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技术支持机构之间的联合研究、经验共享和同行评议活动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效开展。我也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各位代表更多地了解中国核安全状况,更多的了解中国,对中国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和技术共同筑牢核安全防线,用信任和协作共同推进全球核安全进步。

 

最后,预祝第三届技术支持机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6025006号 版权所有: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电话:010-62257807 传真:010-6225780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邮编:1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