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密码:解码中国首座核电站的自主审评之路
  [2025-03-23]    

1985年3月20日,承载“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使命,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在秦山开工建设。这一刻,中国核电事业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自主创新的壮丽征程;这一刻,也奠基了我国核安全监管事业从无到有、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非凡历程。

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召集科学家讨论解决运载核弹的工具时,对国防科技战线上的同志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1970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周总理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并要求“一定要以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为原则”。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堆芯熔化事故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核安全监管和技术审评成为我国核能开发利用的关注重点,成立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机构被提上日程。


1984年7月,国家核安全局成立,成立之初由国家科委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外事、财务权以及局机关行政管理、基建后勤等职能,后陆续设立上海、广东、成都和北方核安全监督站等派出机构,组建直属技术支持单位,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体系,形成了以局机关、派出机构和技术后援单位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

秦山核电厂在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前已开工建设,因此,尽快建立监管的法律基础和符合国际水平的监管模式,最快、最合理地对已开工的核电工程实施监督,是新成立的国家核安全局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1986年1月,国家核安全局开始对秦山核电厂开展厂址和建造的追溯性安全审评,审评范围包括22个方面,84个技术要点。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等技术后援单位,按照我国已有的核安全法规,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审评大纲,对所提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审评,并通过多次专题审查会,完成了秦山核电厂追溯性安全审评。国家核安全局于1987年7月发送了秦山核电厂追溯性安全审评报告。在此之后,审评和监督工作随工程进展继续进行。1989年9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召开动员大会,对递交的秦山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进行全面审评。1991年8月2日,周平局长在秦山现场向秦山核电厂颁发首次装料批准书,同时批准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秦山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的安全评价报告》(NNSA-0031)于1992年8月出版发布。


秦山核电厂追溯性审评是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后首次参照国际模式开展的核电厂审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开工的核电项目进行追溯性审评,既是对我国新创立的核安全法规体系、审评机制和审评能力的一次检验,又是对核电工程安全水平的一次再评估,培养和历练了技术队伍,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核工业界来说,秦山核电厂追溯性审评过程中建立的安全分析报告和审查程序,也为我国核电技术出口铺平了道路。


从第一罐混凝土浇筑的创业艰辛,到跻身世界核电强国的辉煌成就;从追溯性安全审评的破冰实践,到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监管体系,中国核安全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安全之路。

2025年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适应我国核事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十分关键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继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团结一致,持续锻造专业素质过硬、管理能力突出、具备国际视野、堪当时代大任的核安全监管队伍,为建设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