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2020-12-08]  作者: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评估部 孙宏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经历前期准备、全面普查和总结发布三个阶段,历时三年(2017年至2019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圆满结束。为全面总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推进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定于11月25日上午在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视频会议。

本次会议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在主会场的参会人员包括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生态环境部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污染源普查有关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同志。在分会场的参会人员包括地方各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污染源普查有关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同志及技术骨干,各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有关人员。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洪岩在主会场参会,相关人员在中心南塔805会议室的分会场参会。

会议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并讲话。

黄润秋指出,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按照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数十万普查人员严谨负责、辛勤工作,广大普查对象全力配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普查既定任务目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全面摸清生态环境底数的重大国情调查,定期开展普查不仅能摸清全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而且能全方位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黄润秋高度肯定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通过普查,摸清了我国污染源总体情况,2017年末全国普查对象数量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包括工业源247.74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0万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3497个。本次普查掌握了全国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包括行业和地区分布,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风险排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支持,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环保铁军精神的业务骨干,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

中心是本次普查中伴生放射性矿普查技术支持单位,具体工作由环评部承担。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对象主要为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15个类别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产业活动单位。通过对全国8类重点行业2.97万家企业的检测筛查,确定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共464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省(区),以锆石和氧化锆、稀土等矿产为主。2017年末,全国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累积贮存量为20.30亿吨,其中放射性活度浓度超过10Bq/g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稀土、铌/钽、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铁等矿产,总量为224.95万吨。

黄润秋强调,普查成果揭示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情况。要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副总理韩正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总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开发应用,深入挖掘普查数据价值,拓展普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持。要推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在依法依规保护好普查对象敏感信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统计改革,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要继续用好普查过程中培养锻炼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人才支持。

最新动态